IQF (個體快速冷凍) 完整解析:技術原理、冷凍曲線、優勢與應用

前言:
 在現代食品工業中,冷凍是延長食品保質期、維持品質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冷凍技術對最終產品的口感、質地和營養價值有著天壤之別。其中,IQF (Individually Quick Frozen,個體快速冷凍) 技術因其卓越的品質保持能力而備受推崇。究竟什麼是 IQF?它與傳統的慢速冷凍有何不同?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又是什麼?本文將深入探討 IQF 技術的定義、關鍵原理、冷凍曲線特徵、速率要求、核心優勢以及廣泛的應用領域,為您提供一份關於 IQF 的全面指南。

深入定義 IQF:不只是冷凍,更是品質的承諾

IQF,中文常譯作「個體快速冷凍」或「單體速凍」,其核心定義包含三個關鍵要素:
  1. 個體 (Individually): 強調冷凍過程是針對食品的最小獨立單元進行的。無論是單顆豌豆、一顆藍莓、一隻蝦仁還是一小塊雞丁,都被視為獨立個體處理。這確保了產品在冷凍後不會互相黏連或結成團塊,呈現出鬆散、自由流動 (free-flowing) 的狀態。
  2. 快速 (Quick): 這是 IQF 技術的靈魂所在。它要求冷凍速度極快,利用強冷空氣、流化床或液氮/二氧化碳等深冷技術,使食品溫度在極短時間內驟降。其關鍵目標是讓食品快速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 (Fellows, 2017)。
  3. 冷凍 (Frozen): 指的是將食品的核心溫度降低至長期儲存所需的低溫(通常為 -18°C 或更低),有效抑制微生物活動和化學變化。
簡單來說,IQF 是一種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將單個食品單位凍結,使其保持獨立分離狀態,並最大限度維持原有品質的先進冷凍技術。

急速冷凍的科學:為何「快」如此重要?

 要理解 IQF 的優勢,必須先了解冷凍過程中冰晶的形成及其影響。

慢速冷凍的問題:大冰晶的破壞

 當食品緩慢冷凍時,溫度下降速度較慢,食品會在最大冰晶生成帶(約 -1°C 至 -5°C)停留較長時間。這給予了水分充分的時間遷移並聚集,在細胞外部形成體積較大、形狀不規則的冰晶。這些大冰晶如同利刃,會刺穿、擠壓食品的細胞壁或細胞膜,導致細胞結構被嚴重破壞 (George, 1993; Petzold & Aguilera, 2009)。後果就是在解凍時,細胞內的汁液大量流失,造成食品質地變差(如蔬菜變軟爛、肉類變乾柴)、風味流失、營養價值降低。

IQF 的解決方案:微小冰晶的優勢

 IQF 技術的核心正是要極力縮短食品在最大冰晶生成帶的停留時間。憑藉極快的冷卻速率,水分來不及大量遷移,主要在細胞內部迅速形成大量、微小的冰晶 (Pham, 2014)。這些微小冰晶對細胞結構的物理損傷極小。因此,解凍後細胞結構相對完整,能夠更好地鎖住內部的水分和風味物質,從而維持食品接近新鮮狀態的質地、口感和營養 (Alizadeh et al., 2021)。

視覺化差異:冷凍溫度曲線比較

 冷凍溫度曲線直觀地展示了冷凍過程中食品溫度隨時間的變化,IQF 和慢速冷凍的曲線呈現顯著差異:

IQF 溫度曲線特徵

  • 快速降溫: 曲線非常陡峭,表示溫度下降極快。
  • 極短平台期: 在最大冰晶生成帶(約 0°C 至 -5°C),由於熱量被迅速移除,溫度平台期非常短,甚至不明顯,僅表現為斜率稍緩的下降段 (Delgado & Sun, 2001)。
  • 總時間短: 完成整個冷凍過程所需時間非常短,可能僅需幾分鐘甚至數十秒(視產品和技術而定)。

慢速冷凍溫度曲線特徵

  • 緩慢降溫: 曲線相對平緩。
  • 明顯長平台期: 在最大冰晶生成帶,由於潛熱釋放和緩慢的熱量移除,溫度會停留較長時間,形成一個明顯的、近乎水平的平台。
  • 總時間長: 完成冷凍過程通常需要數十分鐘至數小時。

IQF 冷卻速率的要求:速度是關鍵,而非定值

 雖然沒有全球統一的 IQF 冷卻速率標準值(如 °C/分鐘),但其核心要求是結果導向的:冷卻速率必須「足夠快」,以確保食品極快速地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 這個「足夠快」的程度取決於多種因素:
  • 產品特性: 大小、形狀、含水量、熱導率等。小型、表面積大的產品冷凍更快。
  • 冷凍技術: 空氣吹拂、流化床、浸漬、深冷(液氮/二氧化碳)等技術提供的冷卻效率差異巨大,深冷技術速度最快 (Sun & Zheng, 2006)。
  • 設備能力: 風速、溫度、傳熱效率等。
更實用的衡量標準是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所需的時間。對於小型 IQF 產品,這個時間可能短至幾分鐘甚至幾十秒,遠遠快於慢速冷凍。

IQF 技術的核心優勢

  • 卓越的品質保持: 最大限度保留食品的質地、口感、風味、色澤和營養價值,最接近新鮮狀態 (Alizadeh et al., 2021)。
  • 個體分離,使用方便: 產品不結塊、自由流動,消費者或加工廠可按需取用,減少浪費,提升便利性。
  • 外觀更佳: 快速冷凍減少形變和凍燒(Freezer Burn)現象,產品外觀更吸引人。
  • 減少汁液流失: 解凍時水分流失少,保持產品的多汁性和重量。
  • 延長高品質保質期: 有效抑制微生物和化學變化,實現長期的高品質儲存 (Rahman, 2007)。
  • 提升加工效率: 方便後續的自動化處理、包裝和烹飪。

IQF 技術的廣泛應用

憑藉其顯著優勢,IQF 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類食品的加工:

  • 水果類: 漿果(草莓、藍莓、覆盆子)、熱帶水果切塊(芒果、鳳梨)、桃子片等,保持形態和風味。
  • 蔬菜類: 豌豆、玉米粒、青豆、胡蘿蔔丁、花椰菜、菠菜等,保持色澤和脆嫩度。
  • 海鮮水產: 蝦仁、干貝、魷魚圈、小魚片、貽貝肉等,保持質地和鮮味。
  • 肉類與禽類: 雞丁、雞翅、小肉丸、肉片等,方便烹飪和分份。
  • 乳製品與烘焙: 碎乳酪絲、部分預烤麵包或點心。
  • 預製食品: 如餃子、湯圓等,防止黏連,提升烹煮效果。

結論:IQF 的價值與未來

 IQF (個體快速冷凍) 技術不僅僅是一種冷凍方法,更是現代食品工業追求高品質、高效率、高便利性的重要體現。通過精準控制冷凍過程,特別是極速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IQF 有效克服了傳統慢速冷凍帶來的品質劣化問題,為消費者提供了更接近新鮮狀態的冷凍食品選擇。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食品加工技術的持續進步,IQF 技術在確保食品安全、減少浪費、提升全球食品供應鏈效率方面的價值將日益凸顯,並將繼續在食品保鮮領域扮演關鍵角色。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Alizadeh, E., Chapleau, N., De Lamballerie, M., & Le-Bail, A. (2021). Effects of freezing technologies on the quality of food products: A review.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301, 110552. [連結]
  • Delgado, A. E., & Sun, D. W. (2001).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odels for predicting freezing processes–a review.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47(3), 157-174. [連結]
  • Fellows, P. J. (2017).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4th ed.). Woodhead Publishing. [連結]
  • George, R. M. (1993). Freezing processes used in the food industry.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4(5), 134-138. [連結]
  • Petzold, G., & Aguilera, J. M. (2009). Ice morphology: fundamentals and 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 in frozen foods. Food Biophysics, 4(4), 378-396. [連結]
  • Pham, Q. T. (2014). Advanced freezing and refriger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food industry. In D. W. Sun (Ed.), Advances in food refrigeration (pp. 81-110). Woodhead Publishing. [連結]
  • Rahman, M. S. (Ed.). (2007). Handbook of food preservation (2nd ed.). CRC press. [連結]
  • Sun, D. W., & Zheng, L. (2006). Innovations in freezing process. In D. W. Sun (Ed.), Handbook of frozen food processing and packaging (pp. 93-111). CRC Press. [連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