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鹽、鉀鹽、鎂鹽全方位解析:種類、化學名稱、市售名稱與健康應用

前言

 在現代健康飲食與食品加工領域,「鹽」不僅僅是調味品,更是人體維持生理機能不可或缺的礦物質來源。隨著健康意識提升,市面上出現了各種不同配方的鹽類產品,包括鈉鹽、鉀鹽、鎂鹽等。本文將深入解析這三大鹽類的種類、化學名稱、市售名稱、常見用途與健康注意事項,幫助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健康鹽。

salt, salt shaker, high blood pressure

什麼是鈉鹽?常見種類與市售名稱

 「鈉鹽」泛指所有含有鈉(Na⁺)離子的鹽類。最常見的鈉鹽是氯化鈉(NaCl),即我們日常所用的食鹽。除此之外,還有多種鈉鹽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與日常生活中。

常見鈉鹽種類與市售名稱

  • 氯化鈉(NaCl):食鹽、精鹽、海鹽、岩鹽、湖鹽、玫瑰鹽、日曬鹽等
  • 碳酸氫鈉(NaHCO₃):小蘇打、蘇打粉、食用碱、焙粉
  • 硝酸鈉(NaNO₃):智利硝石(食品防腐、工業用)
  • 亞硝酸鈉(NaNO₂):亞硝酸鈉(肉品加工防腐,非一般市售)
  • 磷酸鈉(Na₃PO₄):磷酸鈉(食品添加劑,非一般市售)
  • 醋酸鈉(CH₃COONa):醋酸鈉(食品添加劑,非一般市售)
  • 硫酸鈉(Na₂SO₄):硫酸鈉(工業用,食品中較少見)
  • 谷氨酸鈉(C₅H₈NO₄Na):味精、味之素、鮮味粉
重點提醒:
 日常飲食中最常見的鈉鹽是食鹽(氯化鈉),其他如小蘇打、味精等也常見於烹飪或食品加工。部分鈉鹽如硝酸鈉、亞硝酸鈉、磷酸鈉等,主要作為食品添加劑或工業用途,市售一般不會直接販售給消費者,但可在食品成分標示中看到其名稱。

什麼是鉀鹽?常見種類與市售名稱

 「鉀鹽」泛指所有含有鉀(K⁺)離子的鹽類。最常見的鉀鹽是氯化鉀(KCl),常用於低鈉鹽配方,幫助降低飲食中的鈉含量。

常見鉀鹽種類與市售名稱

  • 氯化鉀(KCl):鉀鹽、低鈉鹽(常與氯化鈉混合)、健康鹽、鹽之花(部分低鈉配方)
  • 碳酸鉀(K₂CO₃):食用碱、鉀碱、草木灰、粉粿粉(台灣傳統點心用)
  • 硫酸鉀(K₂SO₄):硫酸鉀(主要用於肥料,食品中較少見)
  • 醋酸鉀(CH₃COOK):醋酸鉀(食品添加劑,非一般市售)
  • 磷酸鉀(KH₂PO₄、K₂HPO₄):磷酸鉀(食品添加劑,非一般市售)
  • 谷氨酸鉀(C₅H₈KNO₄):鉀味精(部分健康調味品會標示)
重點提醒: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鉀鹽是氯化鉀,常見於低鈉鹽、健康鹽等市售產品。其他鉀鹽如碳酸鉀、磷酸鉀、醋酸鉀等,多作為食品添加劑或特殊用途,市售一般不會直接販售給消費者,但可在食品成分標示中看到其名稱。

什麼是鎂鹽?常見種類與市售名稱

 「鎂鹽」泛指所有含有鎂(Mg²⁺)離子的鹽類。最常見的鎂鹽是硫酸鎂與氯化鎂,常用於食品加工、保健或泡澡。

常見鎂鹽種類與市售名稱

  • 氯化鎂(MgCl₂):鹽滷、苦鹽、凝固劑(豆腐用)、氯化鎂
  • 硫酸鎂(MgSO₄):瀉鹽、苦鹽、Epsom salt(泡澡、保健、食品添加)
  • 碳酸鎂(MgCO₃):碳酸鎂(食品添加劑、抗結劑、止滑粉)
  • 氧化鎂(MgO):氧化鎂(保健食品、藥品、食品添加劑)
  • 磷酸鎂(Mg(H₂PO₄)₂):磷酸鎂(食品添加劑,非一般市售)
  • 乳酸鎂(C₆H₁₀MgO₆):乳酸鎂(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
重點提醒:
 最常見的鎂鹽是氯化鎂(鹽滷、苦鹽)和硫酸鎂(瀉鹽、Epsom salt),常用於豆腐製作、保健或泡澡。其他鎂鹽如碳酸鎂、氧化鎂、磷酸鎂等,多作為食品添加劑、保健品或藥品,市售一般不會直接販售給消費者,但可在食品成分標示或保健食品中看到其名稱。

鹽類選擇與健康提醒

  • 鈉鹽:過量攝取易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負擔等健康風險。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000毫克(約5克食鹽)。
  • 鉀鹽:有助於平衡體內鈉鉀比,降低高血壓風險,但腎臟病患者需嚴格限制鉀攝取。
  • 鎂鹽:適量有助於酵素反應、神經與肌肉功能,但過量可能導致腹瀉、低血壓等副作用。

選購建議

  • 選擇有標示成分比例的合格產品,避免自行購買工業用鹽混合。
  • 混合鹽類後,請密封保存於乾燥陰涼處,避免受潮結塊。

常見問題 FAQ

食鹽、精鹽、海鹽、岩鹽、玫瑰鹽、小蘇打、味精等。

鉀鹽、低鈉鹽、健康鹽、食用碱、粉粿粉等。

鹽滷、苦鹽、瀉鹽、Epsom salt、碳酸鎂、氧化鎂等。

可選擇低鈉鹽(含鉀鹽、鎂鹽),但腎臟病患者需諮詢醫師。注意產品標示,避免過量攝取。

結論

 鈉鹽、鉀鹽、鎂鹽各有其獨特的化學特性、口感與健康影響。選擇合適的鹽類與調適比例,能兼顧美味與健康。建議消費者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參考專業建議與學術文獻,合理攝取各類鹽分,打造健康飲食生活。
 如有特殊疾病或疑慮,請諮詢專業醫師與營養師,確保健康無虞。

延伸閱讀與參考文獻

返回頂端